一文简单带你了解医院业务流程及系统

自2015年分级诊疗制度的提出以后,国家就一直致力于探索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举措。
经过不断的探索,在2017年发布了《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基本确定了医联体建设这样的模式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,。
截止到2019年8月,国家印发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通知,进一步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这样一种模式,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567个县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试点县,正式进入试行阶段,同时印发了建设指南,为各地医共体建设提供指导。
2020年,国家进一步发文明确了专家团队和医共体建设成效评价体系,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更加详实的标准,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真真切切落到实处并且达到相应的成效。

随着国家对医疗的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延伸,医疗业务也从线下逐渐变成线上,信息逐步形成数字信息化,患者可以达到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就医。

国家政策文件

除开医疗行业给我们所带来的服务之外,为了先让大家对医疗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,本文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为大家聊聊患者到医院就诊时,将会触发哪些业务流程以及涉及到哪些医疗系统,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业务流转的。

一、预约就诊

某天李某突感肠胃有点难受,可能是因为昨晚的撸串烧烤引起的肠胃疾病。于是他打开了某医疗APP,选择预约挂号。

预约流程:登录/注册——选择就诊项——选择医院——选择科室——选择医师——选择预约时间——提交——完成预约。
李某预约完成后,打车前往医院,到医院后他直接找到自助机或人工窗口签到取号(不排队),之后前往对应楼层的分诊台等待排队叫号。
(如果李某未在线上预约,则可能得在线下排队挂号),当然,对于当前疫情严重的时期,有可能在这一切之前都得要先做核酸检测。
线上线下预约的流程如下:

二、医生诊断

当他在分诊台排队几分钟,轮到他时,他进入了【门诊医生坐诊室】,医生经过诊断之后,得出以下3中结论:

初诊——小问题

医生认为李某只是过度饮食加上食物本身存在卫生问题引起的,建议他通过药物治疗就行了。
流程:开处方——缴费——取药——回家。

进一步诊断

当遇到病因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诊断时,医生开检查、检验单,让他先去检查。
流程:开检验、检查单——缴费——到各个(LIS、RIS、PACS...)检查拍片——等待报告——取回报告给医生诊断

确诊住院

医生诊断确认后,李某需要住院。
流程:开住院通知单——预约床位——住院登记——身份识别——腕带打印——预交费——入院治疗。
流程图如下:

三、住院流程

住院是患者治疗病情的重要一个环节,当带着腕带进入病房时,首先迎接你的是护士站,接着住院正式开始。
于是,会给你从头到脚做个“入院评估”,接着主治医生会到你病床前,视、听、叩、诊,拿出诸如告知书、同意书之类的文件让你签字,签完后,医生回去给你开医嘱、写病历。
病历写完之后,护士会带着病历等文件安排你手术等系列工作,其中涉及到多个临床系统,如:护士工作站、移动护理、住院医生工作站、手麻系统、手术申请与安排、合理用药、配液、重症监护等等约摸24个管理系统,如下图所示


四、患者出院

患者住院治疗康复后办理出院手续,还需要以下系统协同完成:
医保审核系统、出院结算系统、病案编目系统、电子病历上传、清单打印系统、病案复印预约系统,如果涉及到商业保险理赔的还需要商报直赔系统对接。

结语

上述流程的描述,就是患者去医院就诊的流程,而仅仅只描述了从就诊到出院的这一条主线上会使用到的系统,对于复杂的医院系统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。
除了以上业务系统之外,还有一些辅助性系统,如用户管理、价表系统、OA、HRP系统等。



分享到: